关节不舒服到医院检查,拍完片子发现竟是“关节积液”。“多休息”也变成了常态。
休息时积液是暂时减少了,但再次运动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很不舒服。难道因为这莫名其妙的积液问题,便你离开运动场?相信这并不是我们希望出现的结果。
无论是打球、跑步还是健身,都会因为动作模式或力量不平衡,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关节损伤问题,或是关节内出现半月板、韧带等损伤,也会出现这种问题。
主要是出现关节退行性性变的人,关节内的软骨等结构出现问题,也会刺激周围的滑膜,出现“关节积液”。
一般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建议少运动、多休息。
这是正确的,多休息确实能减轻积液程度,但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素质能力的下降,如果年龄比较大,或对运动没有什么需求的话,多休息是比较好的选项。
如果你还年轻,想重新捡起运动爱好项目,除了休息外,还是要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有部分人群是因为下肢力线不正确而导致的
比如有些运动爱好者存在膝内扣的动作模式,在跳跃、奔跑时可能会由于这种内扣而摩擦关节出现轻微损伤,长时间就会引发关节积液的堆积。
针对这部分人群,最好的方式是调整动作模式,增强膝关节稳定性。
通过练习可以减少关节摩擦,从而减少积液的出现。
双脚打开,与墙壁保持较短距离,背部保持直立沿墙壁下移,腹部、臀部收紧,有控制的缓慢下蹲,膝盖不要内扣。每次2分钟为一组,每天3-5组。
动作进阶为不靠墙壁,躯干依然保持直立缓慢下蹲。
注意单脚下蹲时,支撑脚膝盖对准第二脚趾方向,骨盆不要倾斜。
该动作有一定难度,双腿踩在BOSU球上做来回蹲起,注意臀部夹紧,膝盖方向朝向两脚第二脚趾方向,不要内扣。
该动作可以练习膝关节稳定性。
另一部分人是因为膝周围力量不足或不均衡导致的。
比如有些经常跑跳的运动爱好者,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已经相当强壮了,但是大腿后侧的腘绳肌相对较弱,这种肌力不平衡也可能会引起关节运动的改变;
或者大腿的肌肉本来就不足,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膝关节不稳而使关节里面的软组织乱跑,引起摩擦,从而导致积液。
这部分人可能会存在动作模式的问题,但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力量不足引起的,对于这部分人,除了调整动作模式之外,针对性的加强膝关节周围的力量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肌肉的收缩,可以促进积液吸收,随着力量的加强,关节也会更加稳定。
臀部夹紧,强化大腿前侧肌肉力量。
臀部夹紧,强化臀中肌力量。
臀部收紧,强化单腿大腿后侧和臀部力量。
骨科医生提醒您:关节积液只是一种临床表现,更加具体的原因因人而异。有的人可能伴随关节内半月板、韧带、软骨等问题而出现关节积液的状况,一定要进行完整的评估检测,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