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是我们骨组织因为致炎介质感染所致,很多人觉得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感染上骨髓炎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骨髓炎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一个简单的感冒都能够让我们感染上骨髓炎。
骨髓炎通常是感染引起的,但也可能是损伤或其他潜在疾病的结果。骨髓炎由于感染或损伤而突然发生(急性疾病),当病情持续复发时,称为慢性(长期)骨髓炎。
1. 糖尿病足会引发骨髓炎:足部感知觉受到障碍,出现溃疡后受到感染而引发。
2.严重褥疮会引发骨髓炎:褥疮患者不能及时医治,组织坏死感染范围扩大,波及骨组织可引起。
3.全身抵抗力低下包括肝功能损伤的易引发骨髓炎:例如艾滋病患者,全身的免疫功能弱,易引发。
4.遗传免疫性系统疾病:镰状细胞疾病,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发生变异,常见症状是贫血,而由于贫血造成的其他的并发症,其中会有骨组织受到感染引发骨髓炎。
主要表现为全身败血症和局部炎症。常发生于儿童的下肢骨如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全身体质虚弱,有感染灶,有的有外伤史。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如发冷、寒战、高热(一般在40℃左右)、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头疼,可出现谵妄惊厥、抽筋、不能入眠。
局部肢体通红、肿胀热痛,呈屈曲状,有跳痛现象,活动受限,肌肉痉挛,疼痛阵发性加剧,孩儿啼哭不止,夜间更甚。高热持续数日不退,局部症状更明显,极度肿胀,局部皮肤静脉怒张,水肿红热更明显,逐步形成脓肿。
髓腔压力增高,可穿破至软组织内或皮下。脓液进入软组织后,压力减小,疼痛也改善。炎症的肢体远端肿胀,关节内有反应性积液,为无菌透明液体,发病后2-3周因骨质破坏可产生病理性骨折、骨骺分离或关节脱位。
上呼吸道感染是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较易继发感染而致血源性骨髓炎的发生。因此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预防骨髓炎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其预防的主要措施是:
(1)保持室内气流通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青春期应多食蔬菜水果少用油剂润肤以防止皮脂腺分泌物堆积或腺管阻塞;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防止感冒发生;
(4)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应积极预防和医治,必要时考虑手术摘除。
外伤感染包括组织损伤后感染和骨骼损伤后感染,也是引起骨髓炎的常见原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积极预防。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感染,其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的大小与全身和局部的条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发现的迟早处理的及时与否也有很的大的关系。因此对于感染性疾病,应及早发现、及时医治。这对于预防骨髓炎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浅表的感染,局部表现明显容易发现。深部感染常难以诊断。除体温和血象异常以及伤处疼痛较重外,局部皮肤并不一定表现为炎症的浸润,但却有明显肿胀。临床必须认真检查综合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开放性骨折首先要防止感染。我们一般不主张内固定。因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充血水肿若再施内固定所采用的钢针等异物继续刺激,局部可能成为继发感染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常选用止血、清创、整骨,外用自制的止血生肌之类的药品,用小夹板固定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已行内固定的开放性骨折,一旦发生感染并蔓延到髓腔后,炎性感染常沿髓内针向两端扩散,在髓内针穿入或穿出部位的皮下也可能形成感染,一旦发生,应特别注意首先取出内固定物以控制感染。具体的讲,骨髓炎的预防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还要适当进地进行体育锻炼。
宜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芦笋、鸡蛋、大蒜、洋葱。因为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复与重建都要以硫为原料。同时硫也有助于钙的吸收。
多食含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麦和黑麦。组氨酸有利于除去机体过剩的金属。多食用富含胡萝卜素,黄酮类,维生素C和E以及含硫化合物的食物。也可以多食含硫食物如大蒜、洋葱、芽甘蓝及卷心菜。
经常吃新鲜的菠萝,可减少患部的感染。
保证每天都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亚麻籽、稻米麸、燕麦麸等。
同时应使用清淡可口的素食,以偏碱性食物调节体液酸碱度:
碱性食物主要分为:
1.蔬菜、水果类;
2.海藻类;
3.坚果类;
4.发过芽的谷类、豆类等。
忌食用荤油肥腻,少吃辛辣食物。
有些病人怕营养缺乏,每餐大量吃肉类,少吃了蔬菜和水果,使血液带酸性,患部组织因循环障碍,酸性物质更多,于是体内的“钙搬家”运动就此开始。血液将骨骼和牙齿中的钙,尤其是处在病理环境中的骨组织的钙搬走,病骨出现缺钙或骨质疏松的现象,这可能就是因为食肉过多,导致酸性血液使骨质代谢发生紊乱的结果,所以提倡素食便在于此。
另外如西红柿、土豆、茄子、辣椒等及烟草中的生物碱能使关节炎症状加重。
禁服铁或含铁的复合维生素。因为铁与疼痛、肿胀和关节损伤有关。
骨科医生提醒您:幼年时营养合理,终身保持适度合理的运动,不过量进行运动并防止急慢性损伤,老年人避免剧烈运动,以散步、太极拳等和缓运动为主。当关节疼痛、僵硬、肿胀时应减量或者停止运动。同时应注意保暖,保持合适体重,对防治该病均有好处。关节病变较重的老年朋友应扶手杖行走,减轻关节负担。